【主持人】各位现场的市民、网友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2023年“对话大鹏·聚焦高质量发展”政府在线访谈的活动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张蓝云。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大鹏新区围绕新区党工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实现大鹏式的高质量发展。根据“政务公开”绩效考核工作要求,新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拟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重点工作,开展八期网络在线访谈活动,分批次组织新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集中接受视频专访,谈理解、谈认识、谈举措、谈落实,并与网友互动交流,回应网络热点和难点问题,更好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今天的活动我们邀请到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常务副局长,党工委编办主任廖政华与大家见面。过去一年,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如何以“五好”单位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基层党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呢?2023年,组织工作将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新区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此外,来自“爱大鹏”、深圳新闻网和大鹏网的网友、居民代表也参与到我们活动中。首先请您和大家打个招呼。
【廖政华】主持人好,各位市民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对话大鹏》活动。能不能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的基本概况和主要职责。
【廖政华】好的。新区组织人事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中央关于组织、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新区基层党建、干部、人才、机构编制方面工作。
【主持人】2022年,大鹏新区深入开展“五好”单位建设,进一步激活新区干事创业的动能。过去一年,新区是如何开展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廖政华】去年,我们印发了《新区党工委关于“五好”单位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新区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规划(2022—2024年)》,新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一是强化源头培养。将公职人员公开招考作为主渠道,去年新区共引进公职人员73人,45%的新招录公职人员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境外知名高校。实施“导师制”+“雏鹰引航”培养计划。制定《新区新招录公职人员导师制培养工作指引》,为145名新招录公职人员遴选83名导师,帮助其系好入职“第一粒扣子”。打破部门壁垒,建立“8+3”(每组8名新入职公务员+1名领航师、1名助跑员、1名陪跑员)雏鹰引航培养锻炼机制,通过集中训、深调研、挂职炼等举措,以组织化、团队化模式培养雏鹰人才。二是聚焦实践锻炼。全链条实施“揭榜破题”。构建“张榜、揭榜、督榜、评榜”工作机制,发布20个揭榜项目,评选表扬10个优秀项目和攻坚团队,引导“硬干部”攻坚“硬任务”,有力推动地铁8号线溪涌车辆段征拆、163万平方米海上渔排平稳清退等重点项目圆满完成。扎实开展“干部助企行”。设立56个专项服务小组、全覆盖对接256家“四上”企业,平均每百家企业诉求解决量居全市前列;印发“一卡一册一汇编”,搭建政企“连心桥”“直通车”,较好实现“四送、四问、三目标”要求,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不断增强,有力助推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树立鲜明导向。深化知事识人、序事辨材,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征地拆迁第一线、专项任务最前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2022年以来,提拔重用区管干部70余名,调整不适应担任现职的5名,区管干部职数职级实配率显著提升,形成“有为有位、能上能下”鲜明导向,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22年“一报告两评议”评价满意度实现双100%,为近5年来最好成绩,充分体现了新区干部对新区党工委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四是注重激励关爱。印发《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时表扬奖励实施方案(试行)》,对在重大任务中实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嘉奖记功,给予在助企行、疫情防控、征地拆迁等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及时通报表扬。坚持“看一时”和“重一贯”相结合,强化衔接联动,将平时考核结果按50%权重计入年度考核。开辟“身边的榜样”专栏,累计宣传先进典型33期,推送先进个人34人,先进集体3个。
【主持人】离基层越近,离办法也就越近;离群众越近,做决策也就越实。2022年以来,深圳做实党组织党员“双报到”机制,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组织服务就在哪里。2022年,全区党员进社区报到率达96%,实际参与活动率超过86%,位居全市前列。那么,新区党员“双报到”具体是如何开展的?
【廖政华】在2021年时,我们就以教育卫生领域为试点,建立了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机制,推动学校、医院党组织带着资源向社区报到,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活动正式在新区全面推广。
由于新区从2015年就开始实行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8年时间里党组织和党员到单位挂点社区(工作地)报到已成常态,作用发挥较好。然而在职党员下班回到居住地后,多数仍处于“原子化”状态,没有新的组织去引领,专长和带动作用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党员“再组织化”问题列为年度重点课题,边调研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全覆盖组建党员先锋队,解决“谁去组织”问题。首先通过社区吹哨、动员报到、走访联系,引导党员加入小区(居民小组)党员先锋队。然后参照军队“司令管行军打仗、政委管思想政治”的建制思路,择优遴选队长、政委(政治教导员)等带头人,以骨干带动、志愿参与,让不同隶属关系的党员在社区聚合,实现“再组织化”。二是健全先锋队运作机制,解决“怎么组织”问题。化繁为简,明晰先锋队宣传政策、走访群众、参与治理等6项基本职责,推出“队旗飘起来、服务实出来、诉求应起来”等13个“大白话”指引,不要求都做,先从几项入手,再逐渐深入,逐步凝聚共识、养成习惯。三是推行“一队一特色服务”,解决“精准服务”问题。要得到群众的认可,最佳切入点是亮出身份、搞好服务。报到党员通过常态化行走社区、加入居民微信群、24小时轮班值守等方式,广泛收集民生诉求,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498件,实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发声,释放正能量。同时,我们立足党员专业技能和特长,通过清单式服务、项目化推进,常态提供非遗传承、“共建花园”“家校社”心理健康服务等一批“家门口”贴心服务项目,报到党员人均服务时长达21.5小时。四是抓实组织、阵地、经费“三项保障”,解决“久久为功”问题。我们在每支先锋队都安排了1名社区两委或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联络员,做好基础保障。同步启动24个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建设,让先锋队服务阵地化、项目化、常态化。按照“区管党费拨一点、街道预算给一点、社区民生微实事资金安排一点”,为先锋队提供必要经费保障。通过党员示范先行,我们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如下沙社区超过50%居民成为志愿者,枫浪山小区超过80%的家庭参与了“共建花园”项目,实现了对各类组织、各类资源要素和广大党员群众在社区小区的“再组织化”。
【主持人】今年3月,大鹏新区组织召开“千名组工万名干部助企行”工作会议,依托全员下沉、全域覆盖、全程闭环的“助企行”服务模式,营造尊商重商爱商的一流环境,全面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新区“助企行”工作如何选好干部,组好服务队伍?在纾困助企方面,新区“助企行”有什么特色举措?
【廖政华】我们坚持选育并重,构建“专业型”助企队伍。一是择优遴选配备。在56个专项服务小组的基础上,按照每个小组至少配备1名“助企专员”、重点企业“1对1”的原则,从全区180余名处科级干部中择优遴选69人组建“助企专员”队伍。二是强化业务培训。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围绕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招商引资等知识,定期以“线下专题培训+线上实时辅导”的方式,集中组织“助企专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服务企业素质能力。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5场次,覆盖340余人次。三是强化督导考评。建立服务台账,通过“月度通报亮晒、季度监测排名、年度评价考核”,倒逼助企专员以实干创实绩。开展知事识人专项调研,及时掌握发挥作用明显、实绩突出的“助企专员”,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及时调整补充。
我们把干部放在服务企业一线,把企业诉求解决在挂点服务一线,把责任压实在诉求解决一线,推动“人—企—诉—责”深度耦合,确保“助企行”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完善挂点服务机制,打通诉求反映渠道。成立区级“助企行”领导小组,整合组工助企、干部助企工作,设11个诉求解决功能组、56个专项服务小组;新区领导挂点包干、带领180名干部挂点服务253家“四上”企业、6家科研机构;推出组工助企20条举措,全区83名组工干部分为6组,全覆盖嵌入56个专项服务小组。推动“助企行”秘书处实体化运作,抽调8名区街干部充实力量。依托56个专项服务小组,遴选69名干部组建“助企专员”队伍,提供管家式的贴心服务。二是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建立诉求办理机制。以“事要解决”为目标,细化企业诉求“提出—办理—反馈—销号—评价”闭环流程图,建立“服务小组即办、秘书处分办、功能组专办”工作机制,确保问题诉求闭环解决,确有难度的纳入“揭榜领题”联合攻坚。累计收到有效诉求379个,办结率85.22%。三是构建全域覆盖组织体系,促进“小个专”发展。在2021年6月全市率先成立区级“小个专”行业党委基础上,持续抓实街道、社区“小个专”党建指导站(服务站)建设,形成“1+3+25”三级体系,打通服务“小个专”发展“最后一公里”。制定《党建引领“小个专”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建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两支队伍”、选派街道干部兼任党建指导站副站长、发布“小个专”服务热线、“个转企”每户奖励1万元、共建共享党建服务阵地、培育示范点等“硬举措”,不断提振“小个专”信心和活力。在较场尾等景区商圈持续推进“四亮”工程,113名党员经营户带头亮身份,承诺诚信守法经营,以良好信誉吸引更多客源,一批“小个专”示范户脱颖而出。葵涌玫瑰海岸公司获评“深圳市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南澳旅游公司南天阁海胆粽获评“深圳伴手礼”第一名。
【主持人】感谢您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来精选一些网友提问。这位网友提问是关于人才服务的话题。“我是一位企业负责人,我们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能享受哪些扶持政策?新区都有什么人才服务,来提升企业人才的归属感?”
【廖政华】2022年12月,新区对“鹏程计划”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实施“鹏程计划”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其中,“鹏程计划引才伯乐奖”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第三方协助引才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对引进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人才(团队)的单位,最高奖励50万元。“鹏程计划”科技人才评聘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申报,申报成功的科技人才可以获得最高180万元的岗位奖励。对于新区重点产业领域的产业人才,也会根据研发成果或投资额进行奖励:对药物、医疗器械研发进行全周期奖励,每个新药累计奖励最高可达650万元,每个医疗器械最高奖励150万元;重大文旅项目按投资额,最高可奖励核心经营人才100万元;种业、海洋、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攻关成果奖励,最高可奖50万元。
此外,新区推出集教育、医疗、研修、交通出行、文体休闲等人才服务项目为一体的“大鹏英才卡”,为人才带来服务内容“一卡通办”实际便利。企业内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申请“大鹏英才卡”。企业内优秀青年人才可以申请“优秀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对全职引进、落户大鹏新区且毕业不满两年的名校学士、硕士分别给予2万元、3万元生活补贴,支持博士申请深圳市新引进博士生活补贴(10万元)。新区还可以为符合条件的新毕业人才(全日制本科毕业后一年内,在新区全职工作的人才)提供3个月的免租金过渡期住房。
【主持人】精准的人才政策的支持、人才安居保障、暖心的人才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了解大鹏、来到大鹏,最后也选择留在大鹏。感谢您为网友的详细解答,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和市民代表来参加本期“对话大鹏·聚焦高质量发展”政府在线访谈活动,再见!